车陂太委屈!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4-11 13:25

  (石碁不服)。“车‘皮’怎么走?”“你知道车‘坡’在哪吗?”99%的人读错!印象君当然也……

  小伙伴们记住了,是车“陂”[bēi]!陂[bēi]!陂[bēi]!陂[bēi]!再读错,车陂人要崩溃啦!

  车陂是一个千年古村,在天河区。发源于筲箕湾水库的车陂涌,从村中缓缓流过,村民沿两岸居住。旧时,人们叫它“龙溪乡”“永泰”。

  “车陂”有2种说法,一是当地务农为生,用水灌溉农田。“车”是灌溉,“陂”代表池塘;另一种说法是,明清时期村旁官路(中山大道)直通京城,河水灌溉农田,所以叫“车陂”。

  它也是有名的城中村。据早前数据,车陂户籍人口4万左右,外来人员多达12万。很多人住在这里,尤其是外地人和刚毕业的大学生。你,是其中一员吗?

  村子交通便捷,临近3个地铁站:车陂站、车陂南站和东圃站,还有2个brt站:车陂站和东圃站。地铁15分钟到珠江新城,公交30分钟到体育中心……当然,限流另说。

  一栋栋“握手楼”,看上去比较新。涌边房子视野开阔,越往里走越逼仄。不过半空中少了凌乱的电线,地面干净,雨天也不担心弄脏鞋。

  公告栏上,红纸黑字写着招租信息。站一会就有人来问,“找什么房子?预算多少?”印象君问了下,单间七八百,一房一厅一千出头,丰俭由人。不时有年轻人来看房。

  时光流逝,村里的农田变成了房屋,只有祠堂依旧。祠堂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。最近大热的《破冰行动》,更是激起大家的兴趣。

  车陂人多是南迁而来,目前村里主要有9大姓氏:郝、苏、王、梁、黄、简、黎、马、麦,还有数十个姓氏,村里有30多座祠堂庙宇。

 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晴川苏公祠。它是车陂苏姓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的孙子苏晴川建的。祠堂位于车陂祠前大街2号,距今近550年。

  祠堂三进两廊,青砖石瓦,屋顶上长着青草,阳光下hin好看。旁边的小门叫“礼门”“义路”,村中老人说,“礼门进义路出,寓意讲礼仪行大义。”

  印象君去时祠堂大门紧闭。苏姓后人每天早晚来打理,想参观的小伙伴记好时间。还想打卡其他祠堂,村口有导览图,跟着走就是了!

  每年的端午“扒龙船”,是连接宗族的精神纽带。车陂“扒龙船”已有300多年历史,这里是“岭南龙舟之乡”,不趁车陂景,不算扒龙船。

  村里有超过50条龙船,其中1868年的“东坡号”龙王,是广州最古老保存得最好的龙舟之一。今年国际龙舟赛,“东坡号”重获第一名!超威水!

  农历五月初三,上百条龙船来车陂趁景。伴随着阵阵鼓声鞭炮声,龙船快到飞起,水花四起,数十万人围观,好不热闹!

  扒完龙船吃龙船饭,大家围坐在祠堂里吃“九大簋”:东坡香芋扣、满堂笑哈哈……印象君最喜欢了!虽然吃的是家常菜,但大家说说笑笑,有种置身于大家庭的感觉,很暖。

  龙舟文化深入到车陂人的血液里。很多人远在千里之外,端午一定要回来“扒龙船”。虽然他不是全村的希望,但村子,是他的希望。

  “一水同舟”龙舟文化展览馆在村子北边。它和崭新的小区融为一体。展览馆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,更像是“龙舟博物馆”。

  这里有长约15米的龙船模型,放着罗伞、船桨等物件,hin珍贵。就连那一桌“龙船饭”,也做得跟真的一样。临近中午,有点饿。

  农历七月十五,车陂的“摆中元”活动也很罕见。在梁氏祠堂,巧姐制作一精美工艺品,祈求家庭幸福。去年有中元市集,放河灯赏民俗……今年约吗?

  节庆一过,车陂重回平静。早上天刚亮,地铁站就有不少年轻人,去往各大写字楼。有人说,“车陂南站承载了五号线三分之一的客流量。”

  一阵繁忙过后村子慢慢安静,学校变成最热闹的地方。那座像城堡一样的房子,是车陂幼儿园。300米外有车陂小学,加上搬到东圃的广州市第十八中学,从小到大,家门口上学。

  车陂涌两旁,人们坐在岸边,三三两两聊着天,他们大多上了年纪。也有年轻人,一个人静静地坐着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
  傍晚时分,村子又繁忙起来,大家回来了。有的人钻进路边菜摊;有的人走进快餐店;也有的人叫上三五好友,去荔枝楼唐厨打牙祭……生活,在这里从来都不是问题。

  吃完饭去公园散步,或情侣,或伙伴,畅想未来。村里有2个小公园:车陂公园和沙美公园。车陂公园hin有“龙舟特色”,船桨造型hin趣致。入夜时分再回到小屋,等待新一天到来。

  生活在车陂,也有不少人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:公司住所。等工作稳定经济好转,随即离开。车陂就像中转站,人来人往……

  只有那些村民,依然守着这片土地。古老的三板石街越来越光滑,很少人留意那条“永泰市”街巷。人头凼、猪乸口……这些熟悉的地方,早已消散在时光里。